《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0

网站首页    校园天地    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0

 

2016年06月22日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昆山市葛江中学“十二五”课题

《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葛江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价值

1. 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教科研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俨然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当下各个学校呈现出来的教科研现象不容乐观,场面繁荣收效却甚微,研究内容远远脱离课堂教学。难以将教学和科研合二为一的现象敦促学校转换视角,追求一种侧重于教育教学应用的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关注教育教学细节的微观层次的研究。微课题研究应运而生并被一线教师接受。

2. 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职教师通过在职培训、通过听课磨课等方式确实可以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但这些对于一个在教学生涯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教师来说远远不够。因为这些知识仍然是外在于个人之外的东西,与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及需要没有融入,与教师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有距离。要真正把这些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需要一定时间的吸收、一定形式的转化,微课题研究是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

微课题因为其“小”,每一次的研究只能解决教学教育过程中某个细小的问题,对于漫长的教育生涯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通过微课题的运行研究,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连串有关问题,以达到对教育问题的追问,促使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以此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逐渐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3.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多年来,教育人才资源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人才数量来看,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从教育人才质量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①教师结构不甚合理,其一表现在优质师资比例过低。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相对全市教师数量而言微乎其微,特别是同优秀学校相比差距更大;其二表现在职称结构不甚合理,全校教职工共 148   人,高级教师 47 人,中级教师  62  人,中青年教师占比90%左右;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思想有待提升。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教师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正处在成长期,尤其是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思想的引领。③大部分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忙于完成课务,做着一些常规的琐碎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个体教育品质无法在原有状态中得到提升,微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动起来的驱动力,而微课题一旦运行起来,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思想将有系统地整合,以此达到教师发展的目的。

基于以上情况,我校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进入一种自发的研究状态,让教师经历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






帮助教师走上教科研的道路

长期以来,教师专注于三尺讲台,以为上好课就是教师的职责,而把教育科研划归为游离于教学实际的科室工作。其实,真正的一个教师,他得教学生涯中应该有三种活动形式: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这三者本质上是兼容的,因为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境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不断地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等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专业的内涵,是自己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不是从专家那里获得标准答案照本宣科,更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职,让知识更有效地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科研研究不是为了数据、为了资料而服务于个体功利性需求,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要成为寻求教学问题、寻求问题策略的一个学术过程。

微课题研究带动的微课题运行就是带动教师逐渐走上科研道路的一个内驱力。

2.






促使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教育

不是为了科研而去搞教学,而是为了教学而专注科研。教师通过一个阶段的微

课题研究,通过课题运行带动教师更加深入地思索,有思索形成一整套属于教师个人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经验,然后把教科研获得的经验回归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更专注、更成熟。

3.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通过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让教师经历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解决学校科研往何处去的问题。一种顽固的认识认为学校教科研是学校摆设的一朵假花,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充数,完全走形式化的程序。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要让学校决策者把课题研究当成真花来培育,更要让全校中青年教师大家一起来呵护这朵真花,培育它、壮大它,使这朵真花给校园带来不一般的香气,氤氲学校、惠泽学生。

2.解决科研与广大教师的距离问题。有一种共论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或者说,教育科研不知搞什么。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告诉大家,教育科研就是和老师教学的一切有关的语言、动作、心理、情境等要素息息相关的再现,是在教学行动之上的一种教学状态。

3.解决教师自主发展的问题。本课题强调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课题运行又可以深化研究对象,凸显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问题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获得较快和较高层次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微课题: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通过梳理、筛选、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概念,然后由这一雏形提升为可以展开研究的、有扎实效果的课题。微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往往是教学细节,其研究内容涵盖教学教育中各种值得探讨的问题,其研究周期一般在一月至半年。运行:指事物的循环。

微课题运行:指教师在某个阶段进行某一微型课题的研究且有结果时,马上对这一课题反刍、归纳、提升,这样经过反思前一研究对象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又一个课题进而研究的过程叫微课题运行。所运行的课题与上一课题内容上可相关相连,亦可相反,但程度上必定要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发展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发展是“自主”的发展,“自主”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发展”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教师自主发展”指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通过“自立”“自为”“自律”的过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及专业品质。

对本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进入一种自发的研究状态,让教师经历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教科研的切入点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最早用于社会学和民族学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开始在教育界广泛应用,之后,由于行动研究独有的特点和实用性,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在近几年开始注意和重视行动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它是一种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方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科研方法,它要求行动者(教师)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并具有动态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达成学生的最大化发展。许多国家都在20世纪80年代                                                                                                                                                                                                                                                                                                                                                                                                                                                                                                                                                                                                                                                                                                                                                                                                                                                                                                                                                                                                                                                                                                           乃至以后的教师教育改革中,都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注点。

微课题研究是当前广大教师开展研究的普遍而又有效地途径。我国江苏省南通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早在2008年发表在《天津教育》上提出了了“微型课题”研究这一新的课题研究形式,认为微型课题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六、研究内容

(一)、我校微课题运行研究的当前现状和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主要研究我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多年来参与教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参与教科研与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每一个阶段的立项课题的知晓度、参与度及对教科研的态度;.学校教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

(二)、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研究

研究要点: 我校中青年教师课题运行能力的可行性分析,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程度,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规划确定,学校管理机构如何发展教师意愿、帮助教师确立中长期规划等研究。

(三)、教师微课题确立的能力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关注意识,教师“问题即课题”提炼能力,教师个人规划与微课题之间的关系,教师课题方案的撰写与课题实施的措施研究。

(四)、考察、评价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

研究要点:学校层面制定考察教师微课题研究的制度研究,学校制定适合本校教师教科研考量的评价机制,综合教师各项成绩考评微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

(五)、微课题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要点: 学校对教师微课题的分类、管理、综合等工作的管理,教师微课题持久深入进行的追踪 ,教师对微课题运行的态度 ,学校对运行课题的管理研究。

(六)、建立教师教研学三位一体的教师共同体的研究

研究要点: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实践研究,教师教学、教研与自身进修的状态、教师与教师合作研究共同探讨的模式研究。

(七)、我校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案例研究

研究要点:微课题运行研究对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微课题运行研究对中青年教师发展的价值 ,学校对优秀教师的保护、帮助、发展的措施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思路

1.建立微课题运行研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学校机制

教师成熟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是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逐步确立的,学校教科研正常运作的机制,是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学校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帮助每一老师发现个体教学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确立研究方向,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及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同时,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2.构成教学、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般有三条:一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积累;二是通过读书、听报告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着眼于教学问题的解决。通过第一条途径,教师可以逐渐成为一个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但发展速度慢;通过第二条途径,教师获得理论知识有待于转化为实践,也有一个过程。第三条途径就是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有计划地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获得较快和较高层次的提升。

微课题的确立以及运行研究,就是把教师生涯中主要的三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即把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结合起来,构成教学、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这种教学研究共同体,从研究角度来看,体现在研究问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伴随教学过程,研究成果伴随教学成果;从学习角度看,体现将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实践反思中学习;从从教学教育工作角度看,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教学,在完成阶段任务中孕育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教学探索。这一运行模式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学习、研究一步一步深入发展。

3.成就反思中成长的教师自主发展教学生涯

反思是教师对阶段性教学或研究的内省,是提高个体能力的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师的反思正是思考的深入,是概念的深化理解、行动的深入运作、研究的深刻总结。

如果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标志着教师教科研活动的普及化,那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要求,对研究进行纵深处思索,这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成熟。因此,运行课题是教师开始脱离日复一日地重复某种固有的模式的时候,是教师努力摆脱“以往的我”而寻找“新我”的开始,这时候的教师,开始行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了,这条道路的长度决定了教师教科研生命的长度,更是教师教学生涯的长度。

八、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关方案和操作流程,在校内形成教科研评估机制;

2.通过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引领教师进入一种自发的研究状态,让教师经历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

九、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指导教师微课题研究总结出学校教科研的有效策略和模式;开发供教师使用的自主学习资源等。

调查访谈法: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课题研究的状况,帮助教师构建教学、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共同体。

案例法:向教师提供我校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成功案例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总结和改进。

十、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1. 《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报告,成果形式为文本;

阶段成果2.与课题研究成果密切有关的教师论文,成果形式为文本;

阶段成果3. 中青年教师微课题运行研究成就自我发展的案例,成果形式为视频或文本;

最终成果1. 《微课题运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成果形式为文本,要求在省级刊物发表;

最终成果2. 与课题研究成果密切有关的教师论文,成果形式为文本,要求获奖或者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最终成果3.教师自我发展个案,要求在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或者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

十一、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和起步阶段(2013.1—7),主要工作包括撰写实验方案,填写申报表,建立实验核心小组和实验队伍;各实验小组或实验教师撰写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和研究阶段(2013.9—2015.2),主要工作包括各实验小组或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确立教师个人子课题并撰写子课题方案,定期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课堂教学展示和观摩,组织实验人员外出学习、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和验收阶段(2015.3—7),主要工作包括汇总整合资料,分析数据、效果,撰写实验报告,筹备验收、鉴定活动。

十二、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研究力量看:本课题核心成员有7位高级教师,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5名,学科涵盖语文、数学、物理、政治、生物等。

本课题核心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教科主任、教技主任、教导主任、德育处主任、和学校教学骨干组成。他们都曾经参与过课题研究,其中一些老师曾参加过教学、教辅用书的编写,几十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是苏州市或昆山市学术(学科)带头人或者教学能手,他们的参与能发挥较好的骨干和带头作用。

1.周文礼: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十一五”期间,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2龚建青:副校长 ,分管学校教科、教技、教导三室的工作,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十多年,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重视教育科研活动,注重经验总结,多篇论文交流和发表。

3.田华: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参加过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4.朱凤仙: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参加过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5.刘晖:教科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九五”开始就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曾荣获昆山市课改先进个人称号。

6.朱铭强: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昆山市学科带头人,昆山市初中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过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7.庄征:教技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参加过苏州市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8.杨丽娟:德育主任,昆山市学科带头人,撰写的多篇论文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9、于洁:教科室副主任,昆山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出版教育类专著三本,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从研究基础上看,本课题在正式申报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阅读了国内教育家叶圣陶的《叶圣陶文选》,其次阅读了国内较早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先驱的文章,如庞维国的《自主学习学与教得原理与策略》;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在他的著作《自学辅导教学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魏书生文集》等,在理论支撑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学校在充分考虑“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的基础上,请教专家,确立“十二五”课题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填好课题申报表,写好课题方案初稿。

(二)、围绕本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与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的认识和界定。学校在充分考虑“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的基础上,请教专家,确立“十二五”课题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填好课题申报表,写好课题方案初稿。

(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的获得

学校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订阅各类教育教学资料支出100元,这为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建有校园网,随时网上查询,这又使得资料的获取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障。2.研究经费的筹措

学校自筹该课题研究专项资金。学校在课题开展的五年中,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上网费、研究人员劳务费、研讨会议费等;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

3.研究时间的保障

学校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充分提供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利用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开展和课题有关的各项、各类研究。

4.学习保障:学校将向实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研讨的机会;学校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学习和研讨。

5.组织保障:成立实验项目核心小组,由冯慧明校长担任组长;核心小组有部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教育科研骨干组成,涵盖了众多学科,都拥有高级职称,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经历、经验和研究成果。学校将在暑期各年级教师排定后,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好的教师参加实验。

6.制度保障:学校将形成和运行有关教师自主发展的实施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

7.组织管理保障

建立工作机构:冯慧明(校长)、龚建青(教学副校长)、朱铭强(教务主任)、刘晖(教科主任)、于洁(教科副主任)。其中冯慧明为课题负责人,朱铭强为联系人。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实验的组织、实施、材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总结,撰写相关论文或实验报告。教科处主要负责实验方案、报告、总结的起草并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资料。

组建实验队伍:我们将精心挑选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我们认为,教师是该实验的重要因子,因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发挥教师的作用。

构筑工作网络:明确参加实验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核心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和实施的操作要点并责成各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和操作要点,定期组织实验人员学习和交流,建立并运行实验工作制度、考评制度(包括检查实验教师的教案、自主学习工具和资源等)、奖励制度。

2013.12

 

 

2019年3月26日 12:42
浏览量:0